中风后应即刻就医评估,符合指征可实施溶栓等治疗,康复治疗包括专业开展的物理、作业、言语训练,药物需控制基础疾病,日常要调整生活方式、监测基础指标,老年患者需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注重康复安全并调整方案,儿童中风则优先非药物支持且严控可能影响发育的药物。
一、急性期治疗
1.紧急就医与评估:中风发生后应即刻拨打急救电话,迅速送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抵达医院后需开展头颅影像学等检查以明晰病情,判断是否契合溶栓等急性期治疗指征,若符合且无禁忌证可考虑实施溶栓等治疗。
二、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开展,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主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推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同年龄、基础病史的患者康复训练强度与方式需个体化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因关节退变等因素需采用更轻柔的训练方式。
2.作业治疗:针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展开训练,像穿衣、进食、洗漱等动作的训练,助力患者恢复自理能力,依据患者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例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训练中需留意血糖变化及相关护理。
3.言语治疗: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言语功能训练,涵盖发音、词汇、语句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依照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调整训练方式与进度。
三、药物治疗
1.基础疾病控制药物:例如高血压患者运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高血脂患者使用调脂药物稳定斑块等,药物选取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个体状况,规避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日常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依据自身情况开展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需根据年龄、病史等调整,防止过度劳累。
2.基础疾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照医嘱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老年患者需留意监测肝肾功能等药物代谢相关指标变化。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衰退,药物代谢与耐受性降低,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康复训练时要注重安全,防范跌倒等意外发生,依据身体状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与药物治疗方案。
2.儿童中风:极为罕见,若发生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的支持性治疗和早期康复干预,严格把控药物使用,尤其是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密切关注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