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穴位中百会可调节脑部气血运行助中风后康复且能调整脑部神经功能状态,四神聪能醒脑开窍改善中风后遗症的神志不清、认知障碍;上肢穴位里肩髃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缓解肩臂不能抬举,曲池能清热通络调理上肢屈伸不利,外关可通经活络改善上肢麻木、活动受限;下肢穴位中环跳能改善下肢髋部经络气血运行助运动,足三里可调理脾胃增强下肢力量,阳陵泉能疏利肝胆改善下肢筋脉运动,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改善下肢感觉运动。
一、头部穴位
1.百会:位于头部,是督脉与诸阳经交会之处,针刺百会可调节脑部气血运行,改善中风后脑部气血不畅状况,现代研究表明其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能帮助调整脑部神经功能状态以利于康复。
2.四神聪:在头顶部,四穴分别布于百会前后左右,可醒脑开窍,针对中风后遗症导致的神志不清、认知障碍等有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显示其能通过刺激头部经络来帮助恢复大脑部分功能,提升患者的认知及神志状态。
二、上肢穴位
1.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部,针刺肩髃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缓解中风后上肢肩臂不能抬举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能促进肩部肌肉血液循环,利于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使肩臂活动受限情况得到改善。
2.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针刺曲池可清热通络,对于中风后上肢屈伸不利等有调理作用,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上肢的运动协调性,帮助恢复上肢正常的屈伸功能。
3.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针刺外关能通经活络,对中风后上肢麻木、活动受限等有改善效果,可促进上肢经络气血通畅,缓解上肢因经络阻滞导致的不适症状,提升上肢的活动能力。
三、下肢穴位
1.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臀部,针刺环跳可改善下肢髋部经络气血运行,缓解中风后下肢痿软无力、不能行走等症状,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能帮助恢复下肢髋部及下肢的运动功能。
2.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强壮要穴,针刺足三里可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对中风后下肢无力、脾胃功能不佳等有改善作用,通过补充身体气血来增强下肢的力量,利于下肢功能的恢复。
3.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为筋会,针刺阳陵泉可疏利肝胆、通经活络,针对中风后下肢筋脉拘挛、运动不利等有调理作用,有助于改善下肢运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使下肢的运动更加灵活。
4.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针刺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对中风后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等有改善作用,能从整体上调节身体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改善下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