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经空气飞沫等侵入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高发冬春多发起病急伴发热咽痛1-2天现全身弥漫鲜红色皮疹疹间皮肤潮红压退色退疹脱屑有草莓舌等表现依表现初步怀疑咽拭子培养检出链球菌可确诊首选青霉素类抗感染治疗确诊后需隔离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环境流行期避密集场所儿童要密切观察护理基础疾病者需密切监测病情。
一、病因
猩红热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病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能经皮肤伤口、产道等侵入人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为高发群体,冬季和春季发病相对较多。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左右,同时有咽痛表现,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明显,可见脓性分泌物。发病1-2天内出现皮疹,为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退疹时可伴有脱屑现象。还会出现草莓舌(病初舌被白苔,以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红色,舌乳头突出)等特殊表现。
2.不同人群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典型,但需关注儿童可能因发热等出现的不适及精神状态变化;成人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重,需警惕并发症发生风险。
三、诊断
1.依据临床表现:根据发热、咽痛、皮疹、草莓舌等典型表现初步怀疑。
2.实验室检查:咽拭子培养检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确诊的关键依据,同时可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四、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通过杀灭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来控制病情。
五、预防
1.隔离患者:一旦确诊猩红热,应让患者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为止。
2.个人卫生与环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高危接触: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通风不佳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是猩红热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表现,若出现发热、咽痛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在护理上,要注意儿童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处,防止皮肤感染;发热时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方式,如适当减少衣物、多饮水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的降温措施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2.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患者感染猩红热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及时控制链球菌感染,降低引发相关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新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