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致突发性脑功能损害的疾病分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因血管被血栓等堵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血性是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周围脑组织,危险因素有不可控的高龄、性别及可控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症状缺血性有肢体无力等,出血性有突发剧烈头痛等,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体征。
一、定义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因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突发性脑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二、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缺血性脑中风
主要是脑部血管被血栓、脂肪栓子等堵塞,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其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这会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高凝状态也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阻碍血流。
(二)出血性脑中风
是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周围脑组织所致。常见病因有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弹性下降、脆弱易破裂;脑血管畸形也是重要因素,畸形的血管结构不稳定,易发生破裂出血。
三、危险因素
(一)不可控因素
高龄: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的弹性、功能等逐渐衰退,发病风险增加。
性别:男性发病风险相对略高于女性,但具体机制与体内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可控因素
高血压:血压长期升高会损伤脑血管内皮,破坏血管壁结构,是引发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需积极控制血压。
高血脂:血液中脂质沉积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影响脑部血供。
糖尿病:会引起血管病变,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增加脑中风发生几率。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小板聚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酗酒: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血脂紊乱,还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性脑中风风险。
肥胖:体内脂肪堆积会导致代谢紊乱,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间接增加脑中风发病可能。
四、症状表现
(一)缺血性脑中风
通常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表现为单侧手臂或腿部无力、抬举困难;言语不清,说话含糊难懂;口角歪斜,出现流口水等情况;还可能有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
(二)出血性脑中风
多有突发剧烈头痛,常伴随呕吐,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也会有肢体瘫痪、感觉异常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头颅CT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快速明确是否有脑出血;头颅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缺血或梗死的细微病变,有助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早期诊断。此外,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