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等部位,病因包括长期紫外线暴露、部分家族性与基因变异相关、白皙皮肤等易恶变及有皮肤癌病史者风险可能增加,临床表现有原有色素痣快速增大等变化及新生物伴相关症状,诊断主要靠皮肤活检病理检查结合影像学评估转移,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或转移用免疫、靶向等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发现色素痣快速变化需就医,老年人需警惕早期症状并自查,有家族遗传史人群要增加检查频率,白皙皮肤人群应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做好防晒。
一、定义
皮肤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为皮肤癌中侵袭性强、死亡率高的类型,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
二、病因
1.紫外线暴露:长期紫外线照射是重要危险因素,如日光浴、频繁暴晒等可损伤皮肤黑素细胞DNA,增加癌变风险。
2.遗传因素:部分家族性黑色素瘤与CDKN2A、MITF等基因变异相关,携带相关突变基因者患病风险显著升高。
3.皮肤特征:白皙皮肤、易晒伤或有大量色素痣者,皮肤黑素细胞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发生恶变。
4.既往皮肤病变:有皮肤癌病史(如基底细胞癌等)者,后续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可能增加。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色素痣变化:原有色素痣出现快速增大、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颜色不均匀(含多种颜色如黑、棕、红、白等)、直径>6mm等表现。
2.新生物表现:皮肤出现黑色或深色的结节、斑块等,可伴有瘙痒、出血、溃疡等症状。
四、诊断
主要依靠皮肤活检病理检查,通过切取或切除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明确细胞形态、核分裂象等病理特征以确诊,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评估有无转移情况。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早期皮肤黑色素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根据病理结果判断切除范围是否足够。
2.其他治疗:晚期或转移患者可采用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等)、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靶点)等,需依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等综合制定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黑色素瘤相对少见,但若发现儿童皮肤色素痣快速变化,应及时就医排查。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黑色素瘤需警惕早期症状,定期自查皮肤色素痣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有家族遗传史人群:此类人群应增加皮肤检查频率,密切关注皮肤色素痣状况,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筛查。
白皙皮肤人群:应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高倍数防晒霜、穿戴防晒衣物等),降低紫外线对皮肤黑素细胞的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