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分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有黄疸前期(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等)、黄疸期(尿色加深、巩膜皮肤黄疸、肝大等)、恢复期(症状消退);急性无黄疸型更常见,症状相对轻,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无黄疸表现,不同人群感染后症状有差异。
一、急性黄疸型甲肝症状
1.黄疸前期
全身症状:多数患者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8-39℃左右,可持续1-3天。同时伴有全身乏力,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机体后,影响了能量代谢等过程,使患者感觉疲倦,严重者可影响日常活动,如无法正常上班、上学等。儿童患者在这一时期可能相对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消化道症状:最为突出,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病毒侵害,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对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所以患者会出现厌油的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多为上腹部或右季肋部隐痛,腹泻则是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
2.黄疸期
黄疸出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尿色逐渐加深,如浓茶色,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胆红素进入血液,通过尿液排出增多。继而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先从巩膜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黄疸一般持续2-6周。
其他表现:此期上述消化道症状可能有所减轻,但肝大较为明显,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脾轻度肿大。老年患者黄疸期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3.恢复期
症状消退:黄疸逐渐消退,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全身乏力逐渐减轻,食欲逐渐恢复。一般持续1-2个月,但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儿童患者恢复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完全恢复体力和肝功能。
二、急性无黄疸型甲肝症状
无黄疸型甲肝较黄疸型甲肝更为常见。其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乏力、恶心、腹胀等,但没有黄疸相关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而无明显自觉症状。这种情况在儿童中也时有发生,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所以对于有甲肝接触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甲肝后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感染甲肝后,有时消化道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感染甲肝后身体的耐受情况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表现;长期饮酒或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感染甲肝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症状也可能更严重,需要格外关注肝脏功能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监测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