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有5个并发症,分别是颅内感染,因颅骨破损等致外界病原体侵入颅内引发,影响预后;脑疝,因颅内占位病变致脑组织移位,表现严重且救治难;外伤性癫痫,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分不同类型影响生活;水电解质紊乱,下丘脑受损致,不同年龄影响不同;肺部感染,因意识障碍致痰液排出不畅引发,影响呼吸功能。
1.颅内感染:
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由于颅骨破损或手术操作等原因,外界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颅内引发感染。例如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感染风险相对更高。研究表明,颅内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于儿童颅脑损伤患者,因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可能较成人更高,需要特别加强护理,保持伤口清洁等。
2.脑疝:
相关情况:当颅脑损伤后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等,会引起颅内压力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脑组织从压力高的部位向压力低的部位移位,形成脑疝。脑疝是颅脑损伤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变化、肢体运动障碍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生脑疝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脑疝可能发展较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颅内压等指标。脑疝一旦发生,救治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
3.外伤性癫痫:
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导致外伤性癫痫。一般在颅脑损伤后的数月至数年均可发生。研究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外伤性癫痫的概率相对较高。外伤性癫痫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不同类型,发作时可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和正常生活学习。
4.水电解质紊乱:
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下丘脑等部位受损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等。例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可导致低钠血症,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身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水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肺部感染:
相关情况: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导致痰液排出不畅,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尤其是长期卧床的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肺部感染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本身肺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肺部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协助排痰等,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