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包括询问症状(下腹痛、分泌物增多、月经紊乱、不孕等)和既往病史(急性盆腔炎史、宫腔操作史);体格检查有腹部检查(下腹部压痛、触及包块)和妇科检查(阴道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等);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ESR)和影像学检查(B超、MRI),需综合多方面判断,可疑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诊断。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症状:了解患者是否有下腹部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是否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是否有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是否有不孕不育的情况,尤其是有盆腔炎病史者较易出现。不同年龄阶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月经卫生等问题增加患病风险,育龄期女性则可能因性生活等因素相关;有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洁性生活、经期性生活等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既往病史回顾: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盆腔炎发作史,如有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是否有宫腔操作史,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可能导致盆腔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下腹部可有不同程度压痛,多为双侧附件区压痛明显,若有盆腔粘连形成,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并有轻度压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过度不适,尤其是儿童及老年患者。
2.妇科检查:阴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宫颈可有举痛,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有压痛,若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度差。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但慢性期可能无明显异常。
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升高和ESR加快常提示体内有炎症活动,但特异性不高,可作为炎症活动的参考指标。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增厚的组织、粘连形成的包块、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B超检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儿童患者可选择经腹或经直肠超声检查,要注意适度充盈膀胱以获得清晰图像;成年女性一般经腹超声检查即可,有特殊情况可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但需考虑患者意愿及是否有禁忌证。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盆腔内复杂的粘连情况、脓肿等有较高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进行判断,若患者有相关可疑表现,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