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怎么回事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经呼吸道等侵入人体潜伏,免疫力下降时激活沿神经轴突逆行引发,前驱有非特异性症状,典型有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辅助检查有脑脊液、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及病毒学检测,治疗分抗病毒和对症支持,预后与病情及治疗相关,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机制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发,HSV分为1型和2型,其中1型是主要致病型。病毒多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或脊神经节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突逆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组织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患者先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肌痛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持续1~2周。
2.典型症状:随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淡漠、谵妄、虚构等)、癫痫发作(可为部分性或全身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部分患者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病变累及颞叶、额叶时症状更典型。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多,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多正常,部分患者脑脊液中可检出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或病毒DNA。
2.脑电图:常表现为颞叶、额叶区周期性尖波、棘波等异常放电,对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
3.头颅影像学:头颅MRI可见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为主的出血性脑梗死、脑组织水肿等特征性改变,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4.病毒学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脑脊液、脑组织中的HSV-DNA,是确诊的关键手段。
四、治疗原则
1.抗病毒治疗:早期足量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需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原则。
2.对症支持治疗:控制癫痫发作(选用合适抗癫痫药物)、降低颅内压(如使用甘露醇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重症患者需进行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生命体征维持。
五、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预后: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相关。早期规范治疗者预后相对较好,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认知障碍、癫痫、精神行为异常等后遗症;病情危重者预后较差。
2.特殊人群
儿童:免疫力相对低下,发病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及时诊断干预,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衰退,发病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加强病情监测,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配合治疗以改善预后。
免疫抑制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等,更易发生病毒激活致病,需注重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因,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尽早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