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阴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少见恶性肿瘤,病因包括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慢性炎症刺激、放疗史,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有少量阴道流血等,中晚期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多种症状,诊断靠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特殊人群中育龄女性需定期检查,老年女性有异常症状要就医排查,有放疗史人群要关注阴道局部变化并定期筛查。
一、定义
妇科阴道癌是起源于阴道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病因
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等)持续感染是阴道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约70%的阴道鳞状细胞癌与HPV感染相关。
2.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阴道炎症,如慢性宫颈炎等,可能促使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
3.放疗史:既往有盆腔放疗史的患者,阴道局部组织在放疗后发生恶变的风险增加。
三、病理类型
1.鳞状细胞癌:约占阴道癌的85%-90%,多发生于阴道上1/3部位。
2.腺癌:约占阴道癌的5%-10%,可分为原发性阴道腺癌和转移性阴道腺癌,原发性阴道腺癌多与孕期母亲服用己烯雌酚有关。
四、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少量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出血)。
2.中晚期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可多可少)、阴道排液(可为水样、血性或脓性,伴异味)、性交痛,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便秘、下肢肿痛等转移相关症状。
五、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观察阴道局部病变的形态、大小、部位等。
2.阴道镜检查:有助于发现阴道黏膜的可疑病变部位,并可在病变部位取组织活检。
3.组织活检:对阴道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是确诊阴道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六、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部分阴道切除术、全阴道切除术等。
2.放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3.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可采用静脉化疗或局部化疗等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HPV感染的育龄女性应密切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2.老年女性:若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排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因为老年女性阴道癌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组织老化、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相关。
3.有放疗史人群:既往接受过盆腔放疗的患者,要关注阴道局部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放疗相关的阴道恶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