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有多种症状,皮肤感染初期接触部位有奇痒、烧灼感、起丘疹水疱等;呼吸系统幼虫移行期有咳嗽、咳痰、哮喘样发作等;消化系统成虫寄生期有腹痛、腹泻;贫血相关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还会出现营养不良表现如体重减轻、皮肤干燥等,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
一、皮肤症状
感染初期表现:当钩蚴侵入皮肤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症状。一般在感染后数小时至1-2天内,接触钩蚴的皮肤部位会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红色小丘疹,1-2日内变成水疱,若搔抓继发细菌感染则会形成脓疱,最后结痂愈合。这是因为钩蚴在皮肤内移行,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不同个体由于皮肤敏感度等因素差异,症状表现可能有轻重不同,比如过敏体质者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儿童由于皮肤较薄嫩,且好奇心强可能更易搔抓,导致皮肤症状更易加重或继发感染。
二、呼吸系统症状
幼虫移行期表现:钩蚴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病变。一般在感染后3-5天左右,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部分人可表现为剧烈咳嗽、哮喘样发作,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肺门阴影增深等改变。这是由于钩蚴在肺部移行,引起肺泡壁及肺间质的炎症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钩虫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较为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三、消化系统症状
成虫寄生期表现
腹痛:多数患者有上腹部或脐周隐痛,部分类似饥饿痛。这是因为钩虫附着在小肠黏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道痉挛等。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需要家长仔细观察。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日2-4次,大便稀薄,呈黏液样或水样。严重者可出现黏液血便。这是由于钩虫寄生破坏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肠道分泌和吸收失衡。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感染钩虫后可能会加重原有胃肠道症状,需特别注意。
四、贫血相关症状
慢性失血表现:钩虫吸附在肠黏膜上不断更换吸血部位,且边吸边排,造成肠黏膜多处伤口不断渗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活动后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严重贫血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表现。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会影响其身高、智力等发育,需要及时干预;女性患者可能因月经失血等因素,贫血症状可能更易加重,需关注月经情况对贫血的影响。
五、其他表现
营养不良表现:由于钩虫寄生导致患者慢性失血、营养吸收障碍等,可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体重减轻、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脆等。儿童长期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其免疫系统功能,使儿童更容易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