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包括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鱼虾蟹等异体蛋白、药物中的青霉素等半抗原、感染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吸入的花粉尘螨等物质、接触的化妆品橡胶等物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自身抗体、冷热水日光等物理刺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部分类型具遗传倾向以及女性月经妊娠等内分泌变化影响。
一、食物因素
某些食物可引发荨麻疹,常见的如富含蛋白质的鱼虾、蟹、贝壳类,以及坚果、牛奶、鸡蛋等。这些食物中的异体蛋白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有研究发现,对鱼虾过敏的人群摄入相关食物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皮肤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
二、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可成为过敏原引发荨麻疹,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血清制剂、疫苗等。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进而导致荨麻疹发作。
三、感染因素
感染是引发荨麻疹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病毒感染(如感冒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以及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绦虫、疟原虫等)。感染灶中的病原体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诱发荨麻疹。
四、吸入物因素
吸入某些物质可导致荨麻疹,常见的有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烟雾等。这些吸入物被机体识别为过敏原后,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表现。
五、接触物因素
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可引起接触性荨麻疹,常见的有化妆品、橡胶制品、某些植物(如荨麻)、金属饰品(如镍、铬)等。皮肤接触这些物质后,局部可出现红斑、风团等荨麻疹症状。
六、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可能引发荨麻疹。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生荨麻疹的风险可能增加。
七、物理因素
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可诱发荨麻疹。以寒冷性荨麻疹为例,皮肤受冷刺激后,局部皮肤可迅速出现风团,伴有瘙痒或烧灼感;日光性荨麻疹则是皮肤暴露于日光后,局部出现红斑、风团,并伴有瘙痒。
八、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荨麻疹的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九、遗传因素
某些类型的荨麻疹具有遗传倾向,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其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过敏原的易感性,使特定人群更易发生荨麻疹。
十、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诱发荨麻疹。例如,妊娠期荨麻疹与妊娠期间激素改变导致的免疫状态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