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分急慢性由产后流产后感染、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或经期卫生不良致病原体侵袭引发病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经期卫生不良临床表现急性有下腹痛、发热、分泌物增多伴异味等慢性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下腹坠胀等诊断靠病史采集、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用抗生素依药敏选联合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特殊人群孕产妇需及时规范治疗并休息营养有宫腔操作史人群术后要保持清洁观察异常儿童及青少年少见但有表现需及时诊断处理且考虑生理特点选方案。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多因产后、流产后感染,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或经期卫生不良等因素导致病原体侵袭子宫内膜所致。
二、病因
(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产后宫腔内有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情况时,病原体易侵入并感染子宫内膜;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宫腔内有组织残留等也易引发感染。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操作,若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可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
(三)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子宫内膜剥脱面有扩张的血窦及凝血块,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条件,若不注意经期卫生,易导致病原菌感染子宫内膜。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常伴有异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压痛等。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多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下腹坠胀、疼痛,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异常。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有无产后、流产后、宫腔手术操作史及经期卫生情况等。
(二)症状与体征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压痛等体征初步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升高;宫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四)影像学检查
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异常回声等情况。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需联合使用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以有效控制感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产妇
孕产妇发生子宫内膜炎时需及时治疗,否则感染可能扩散,影响母婴健康,应严格遵循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二)有宫腔操作史人群
此类人群术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观察有无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三)儿童及青少年
虽子宫内膜炎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相对少见,但如有相关感染表现也需及时诊断处理,避免延误病情,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生理特点,谨慎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