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急性期有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常见四肢下肢周期性发作伴寒战高热等且马来与班氏累及部位有别)、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多见于班氏呈周期性发作);慢性期有淋巴回流障碍相关的象皮肿(晚期常见下肢等皮肤增厚粗糙易感染溃疡)、鞘膜积液(班氏因鞘膜淋巴回流受阻致阴囊积液透光试验阳性)、乳糜尿(班氏因腹腔淋巴道阻塞致尿液乳白色分层)、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班氏感染后夜间咳嗽哮喘低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关注发育及长期影响,孕妇需权衡药物致畸风险兼顾母婴,老年常合并基础病处理需综合评估整体健康。
一、急性期表现
1.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常见于四肢,以下肢多见,多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时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数小时后体温下降,同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皮肤出现红线(离心性淋巴管炎),红线向近端延伸,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压痛。马来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常累及下肢、阴囊、精索、附睾及睾丸;班氏丝虫病除上述部位外,还可累及上肢。
2.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多见于班氏丝虫病,表现为阴囊内疼痛、肿大,可触及肿大的精索及附睾,疼痛呈周期性发作。
二、慢性期表现
1.淋巴回流障碍相关表现
象皮肿:是淋巴丝虫病晚期常见体征,多发生于下肢、阴囊、上肢等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可伴有棘刺和疣状突起,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慢性溃疡,且不易愈合。
鞘膜积液:多见于班氏丝虫病,因鞘膜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积聚于鞘膜腔内,导致阴囊内积液,呈球形或梨形,透光试验阳性。
乳糜尿:多见于班氏丝虫病,由于腹腔内淋巴道阻塞,腰干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腹腔内肠干淋巴管破裂,乳糜液流入泌尿系统,使尿液呈乳白色,静置后分为三层,上层为脂肪,中层为白色凝块,下层为红色沉淀物。
2.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见于班氏丝虫病感染后,患者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咳嗽、哮喘,伴低热,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常超过1×10/L。
三、特殊人群表现特点
儿童患者:儿童感染丝虫病后,急性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生长发育可能受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淋巴结、淋巴管的发育情况及对身体机能的长期影响,因其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尚在发育中,病情进展可能更需谨慎评估。
孕妇患者:孕妇感染丝虫病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急性期治疗需权衡药物的致畸风险与病情严重性,慢性期处理需兼顾母婴健康,如象皮肿的护理要避免影响胎儿体位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丝虫病相关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干扰,如象皮肿继发感染时,需考虑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弱、伤口愈合慢等特点,在处理感染等情况时要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