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症状,急性期有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常见下肢单侧发作,有局部及全身症状,男性可出现精索炎等)、丝虫热(周期性发热伴全身症状);慢性期有淋巴回流障碍相关表现,包括象皮肿(下肢等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变硬)、鞘膜积液(男性阴囊积液增多)、乳糜尿(尿液呈乳白色混血丝)
一、急性期症状
1.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
丝虫感染后,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可引发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常见于下肢,多为单侧发作,发作时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淋巴管呈红线样蔓延,即“逆行性淋巴管炎”,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持续数天至1周左右可自行消退。这是因为丝虫的代谢产物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儿童患者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为剧烈,且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局部症状进展。
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男性患者可能出现精索、附睾及睾丸的炎症,表现为阴囊部疼痛、肿大,可触及精索结节样肿胀,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腰部,发作时同样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丝虫寄生在精索、附睾等部位的淋巴管内,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2.丝虫热:
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表现,但有周期性发作的发热,体温在38℃左右,可持续数日,可伴有头痛、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这可能是机体对丝虫抗原的全身性免疫反应所致。不同年龄人群的丝虫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除发热外,还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需要加强护理和观察。
二、慢性期症状
1.淋巴回流障碍相关表现
象皮肿:是丝虫病慢性期的典型表现,多发生于下肢、阴囊、上肢等部位。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纤维化,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粗糙、变硬如象皮。早期表现为皮肤粗糙、瘙痒,逐渐发展为皮肤增厚、皱纹加深、皮下组织增生等。象皮肿的发生与淋巴系统长期受丝虫病变影响,导致淋巴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儿童若发生象皮肿,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需要尽早关注和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鞘膜积液:多见于男性,是由于精索及睾丸的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内积聚所致。表现为阴囊内积液增多,阴囊逐渐增大,可呈球形或梨形,积液量较多时可影响行走和生活。不同年龄的男性患者,鞘膜积液的处理方式可能因年龄特点而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乳糜尿:是由于腹腔内淋巴道阻塞,腰干淋巴管内压力增高,使腹腔内曲张的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流入泌尿系统所致。表现为尿液呈乳白色,如牛奶样,有时可混有血丝。乳糜尿的发作可能与劳累、进食高脂食物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的乳糜尿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