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由巨细胞病毒引起属疱疹病毒科双链DNA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多数隐性感染少数有症状传播途径分垂直(宫内、围生期)和水平(密切接触、输血、器官移植等)临床表现有先天性致胎儿发育迟缓等后遗症、围生期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轻度表现、后天获性感免疫正常者多隐性少数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等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检测体液CMVDNA判断病毒复制及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分IgM和IgG治疗原则免疫正常隐性感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免疫缺陷患者出现相关疾病时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特殊人群中孕妇需重视筛查原发感染等监测胎儿围生期感染孕妇防传给新生儿新生儿需监测生长发育等免疫缺陷人群需加强防护及时就医规范用药并评估免疫状态。
一、定义及病原体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CM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人感染后呈隐性感染状态,仅少数出现临床症状。
二、传播途径
1.垂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孕妇原发或再发CMV感染时,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及围生期感染(胎儿经产道时或出生后经母乳感染)。
2.水平传播:可通过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精液等分泌物接触)、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三、临床表现
1.先天性感染:胎儿在宫内感染CMV后,可能出现胎儿发育迟缓、肝脾肿大、黄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脉络膜视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流产、死胎或出生后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2.围生期感染:多数婴儿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轻度肝炎、肺炎等表现。
3.后天获得性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常呈隐性感染,少数可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部分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等。
四、实验室检查
1.病毒学检测:可通过检测体液(如尿液、唾液、血液等)中的CMVDNA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复制。
2.血清学检测: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或潜伏感染。
五、治疗原则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隐性CMV感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监测即可。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出现CMV相关疾病时,可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和规范用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应重视CMV感染筛查,尤其是初产妇,若发生原发感染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评估是否终止妊娠;围生期感染的孕妇需注意避免通过产道及母乳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2.新生儿:对于先天性或围生期感染的新生儿,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听力及智力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并干预。
3.免疫缺陷人群:此类人群需加强防护,避免接触CMV感染者的分泌物,若出现相关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并定期评估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