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后腹胀可由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腹腔粘连、低蛋白血症、活动减少等引起,评估需观察腹胀程度、肠鸣音及伴随症状,非药物干预有早期活动、饮食调整、腹部按摩,老年患者活动需循序渐进并注意营养支持,合并基础疾病者活动要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控糖,儿童患者活动需轻柔、饮食符合营养需求且关注心理。
一、子宫内膜癌术后腹胀的可能原因
子宫内膜癌术后腹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手术操作可能导致肠道蠕动暂时受抑制,一般术后24~48小时肠道蠕动逐渐恢复,若超过此时间仍未恢复则易出现腹胀;腹腔粘连也是常见原因,手术创面可能引发腹腔内组织粘连,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及气体、内容物的通过;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肠道黏膜水肿,影响胃肠功能,进而引起腹胀;另外,患者术后活动减少也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增加腹胀发生风险。
二、子宫内膜癌术后腹胀的评估要点
1.腹胀程度评估:观察患者腹部膨隆情况,可通过视诊初步判断腹胀轻重,同时结合患者主观感受,如是否有腹部胀满不适等。2.肠鸣音评估:用听诊器听诊腹部,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若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胃肠蠕动可能受抑制,与腹胀相关。3.伴随症状评估:需关注是否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若出现腹痛加剧、呕吐频繁或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可能提示存在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早期活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起、床边站立等,适当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缓解腹胀。对于老年患者,活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2.饮食调整:术后初期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软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以减少肠道内气体产生。3.腹部按摩: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通过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缓解腹胀。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用力加重患者不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活动耐力较差,早期活动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耐受情况,活动量逐渐增加,同时注意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腹胀。2.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活动时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活动强度需在其基础疾病可耐受范围内;若合并糖尿病,饮食调整时要注意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摄入。3.儿童相关特殊情况(虽子宫内膜癌儿童患者较少,但需考虑):儿童患者术后腹胀时,活动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轻柔活动,饮食调整要符合儿童营养需求,保证足够能量和营养摄入,同时关注儿童心理状态,减轻其因腹胀产生的不适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