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含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等不同类型病原体有差异且具传染性其病因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属相关病毒所致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由辛诺柏病毒等引起通过鼠类等宿主动物传播传播途径包括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等、被咬伤、吸入污染气溶胶等;临床表现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分发热期等阶段有相应表现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起病急骤早期有发热等随后有肺部表现;诊断需考虑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等;治疗采用综合方式早期抗病毒对症支持包括维持平衡等;预防要防鼠灭鼠、避免接触污染物、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加强防护及时就医老年人病情复杂要尽早诊治孕妇需重视防护及时就医。
一、定义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包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与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等,不同类型出血热的病原体存在差异但均具传染性。二、病因1.病原体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汉坦病毒属的汉坦病毒、汉城病毒等所致;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则由辛诺柏病毒等引起,病毒通过鼠类等宿主动物向人类传播。2.传播途径可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或被带毒动物咬伤,以及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等途径实现传播。三、临床表现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历经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热期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低血压休克期会出现血压下降等情况;少尿期有尿量减少等肾损害表现;多尿期尿量增多;恢复期逐步恢复。2.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起病较为急骤,早期有发热、肌痛、头痛等症状,随后迅速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肺部表现。四、诊断1.流行病学史存在疫区居住或接触史等情况。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等,血清学检测能发现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病原体。五、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可开展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涵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休克、出血、肾衰竭等。六、预防1.防鼠灭鼠保持环境清洁,设置防鼠设施,定期开展灭鼠工作。2.避免接触避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处理污染物时需做好防护。3.疫苗接种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类型的出血热,符合接种指征的人群应及时接种。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接触出血热相关风险环境,更需做好防鼠等防护举措,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由于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出血热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如出现症状应尽早诊断治疗,注重监测脏器功能变化,加强支持对症治疗。3.孕妇孕妇感染出血热可能对自身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格外重视防护,若疑似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治,权衡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