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人体多处引起的寄生虫病,症状因感染时期和虫种不同有差异,急性期有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周期性发热等,慢性期有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等,有流行区居住史和蚊虫叮咬史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警惕。
血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其症状因感染时期和虫种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急性期症状
1.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
常表现为周期性发作,多发生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常见。发作时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淋巴管炎表现为皮下一条红线自上而下发展,即“离心性淋巴管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压痛。男性患者还可出现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表现为阴囊红肿、疼痛,可触及肿大的精索及睾丸。这种症状的发生与丝虫成虫在淋巴管内移行,引起局部的超敏反应和炎症有关。从年龄角度看,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感染,但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若未及时治疗,症状可能发展较快;从性别角度,男性在精索、附睾、睾丸部位的炎症相对更易出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生活在丝虫病流行区,频繁接触传播媒介(如蚊子)的人群更易发病。
2.发热
多为周期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呈间歇热或弛张热型。发热可能与丝虫代谢产物及死虫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等表现,需密切关注;成年患者发热时身体消耗较大,应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
二、慢性期症状
1.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症状
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的常见体征,多发生于下肢、阴囊、上肢、乳房等部位。由于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增生、肥厚,皮肤粗糙、增厚,形似大象皮肤。象皮肿的发生与长期的淋巴循环障碍有关,病程较长,不同年龄患者的象皮肿发展速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若感染后病程迁延,可能影响肢体发育等;男性阴囊象皮肿可能会影响生殖功能相关情况。
鞘膜积液:多见于精索、睾丸周围,表现为阴囊内积液增多,睾丸被包裹,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睾丸功能。对于有鞘膜积液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可能因积液过多而出现坠胀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乳糜尿:是由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经腰干淋巴管反流至泌尿系统淋巴管,引起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乳糜液流入尿液中所致。表现为尿液呈乳白色,如牛奶样,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脂肪,中层为白色絮状物,下层为红色沉淀物。乳糜尿的发作可能与劳累、妊娠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发病时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乳糜尿影响营养吸收等情况。
此外,丝虫病的症状还可能因感染的丝虫种类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例如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感染后的症状在分布部位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特点,但总体症状表现主要围绕上述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相关表现展开。在病史方面,有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蚊虫叮咬史的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需高度警惕血丝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