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分急慢性,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性传播及其他病原体,因不洁性生活等入侵)和宫腔操作破坏屏障致感染,急性表现为下腹持续痛、发热等,慢性有下腹隐痛等且可致不孕,诊断靠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用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慢性综合治疗或手术干预,特殊人群孕妇需慎用药,青春期女性需重视性卫生,老年女性需加强监测及清洁预防复发。
一、定义
输卵管炎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侵入输卵管引起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是盆腔炎性疾病的常见组成部分。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此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发感染,多因不洁性生活、经期卫生不良等导致病原体入侵。
2.宫腔操作影响:如人工流产、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黏膜屏障,增加病原体感染输卵管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输卵管炎: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可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性状异常(如脓性),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2.慢性输卵管炎:常表现为下腹部隐痛、腰骶部坠胀感,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异常,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影响输卵管功能,导致不孕等问题。
四、分类
1.急性输卵管炎:起病急,炎症反应明显,症状较突出,若未及时有效治疗,易转为慢性。
2.慢性输卵管炎:多由急性输卵管炎迁延不愈所致,炎症呈持续状态,输卵管组织出现纤维化、粘连等病理改变。
五、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有无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等。
2.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原体检测(如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4.影像学检查:超声等检查可辅助判断输卵管有无增粗、积液等异常改变。
六、治疗原则
1.急性输卵管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需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病原体。
2.慢性输卵管炎:治疗较为复杂,可采用综合治疗,如物理治疗(如超短波、微波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中药辅助治疗等,对于有输卵管粘连、阻塞等严重病变者,可能需手术干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生输卵管炎需谨慎用药,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2.青春期女性:需重视性卫生教育,避免过早性生活及不安全性行为,减少宫腔操作的不必要风险,若出现下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输卵管炎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