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急性期有发热(感染后1-2个月左右出现,体温38-40℃,热型多为间歇热或弛张热,可自行缓解后再发,儿童发热可能更急骤)、胃肠道症状(半数以上有腹痛腹泻,大便带血黏液,儿童腹泻可能频繁影响营养吸收及生长发育)、肝脾肿大(肝左叶明显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有脾肿大,老年人肝脾肿大易察觉功能异常);慢性期有无症状型(多无明显症状,粪便或体检发现虫卵)和有症状型(有乏力消瘦轻度贫血等,胃肠道症状反复发作,肝脾肿大且左叶增大较明显,女性症状可能与男性有差异);晚期有巨脾型(脾脏进行性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老年人脾亢易致出血倾向)、腹水型(门脉高压致腹胀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孕妇需兼顾双重健康风险)、结肠肉芽肿型(腹痛腹泻便秘交替或可触及包块,有癌变风险)、侏儒型(儿童反复感染致身材矮小性器官不发育等侏儒症表现)。
一、急性期表现
1.发热:感染血吸虫后1-2个月左右常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40℃,热型以间歇热或弛张热多见,可持续数周后自行缓解,间隔数天可再次发热。儿童感染时,发热可能相对更急骤,热程可能因个体免疫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遵循上述热型特点。
2.胃肠道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腹痛、腹泻,大便可带血和黏液,部分儿童因肠道黏膜受血吸虫病变影响,腹泻症状可能较为频繁,且可能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3.肝脾肿大:肝肿大较为常见,以左叶明显,伴有不同程度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老年人感染时,肝脾肿大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而更易被察觉肝脾功能异常。
二、慢性期表现
1.无症状型: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仅在粪便检查或体检时发现虫卵,此情况在生活方式较隐蔽、未及时察觉自身健康隐患的人群中较易出现,如部分生活在血吸虫流行区但未定期体检的个体。
2.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轻度贫血等,胃肠道症状反复发作,如腹泻、黏液血便等,肝脾肿大,肝左叶增大较明显,女性感染者在慢性期可能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以胃肠道及肝脾改变为主。
三、晚期表现
1.巨脾型:脾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可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老年人因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脾功能亢进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等更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2.腹水型:多由门脉高压引起,患者腹胀明显,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孕妇感染发展至晚期出现腹水时,需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的双重健康风险,谨慎处理腹水相关问题。
3.结肠肉芽肿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交替,或可触及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有血吸虫感染病史且长期出现肠道症状的人群需警惕结肠病变风险。
4.侏儒型:儿童时期反复感染血吸虫,可影响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导致侏儒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乏等,儿童感染后需重点关注生长发育指标,尽早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