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可引发感染相关、神经功能相关及躯体功能相关等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与卧床、吞咽咳嗽障碍等相关,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女性生理及基础病史等相关,癫痫与病灶周围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相关,卒中后抑郁与疾病导致的身体障碍及心理应激等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肢体活动受限、血液高凝等相关,压疮与长期卧床、局部压迫及患者自身状况等相关。
一、感染相关并发症
1.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因偏瘫等原因长期卧床,咳嗽反射减弱,气道分泌物易积聚,且吞咽困难者还可能发生误吸,从而引发肺部感染。研究表明,约30%-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在发病后2-3天出现肺部感染,这与患者的卧床状态、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吞咽及咳嗽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本就较弱,也更容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出现肺部感染。
2.尿路感染:患者发病后因排尿困难等原因常需留置导尿管,而导尿管的使用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较短等生理特点,相比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同时,患者的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二、神经功能相关并发症
1.癫痫发作:急性脑梗死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可能出现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等情况,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癫痫的发生率约为3%-10%。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受损范围大,神经元受损严重,癫痫发作的风险相对更高;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的患者,发生癫痫的可能性也更大。
2.卒中后抑郁: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研究发现,约20%-3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内会发生卒中后抑郁。年龄较大的患者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抑郁情绪;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三、躯体功能相关并发症
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脑梗死患者因肢体活动受限,血液回流减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DVT的发生率约为2%-20%。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瘫痪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且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更为明显,也更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2.压疮: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尤其是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据统计,卧床2-3周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皮肤修复能力弱,更容易发生压疮;合并有糖尿病等影响血液循环和皮肤营养的基础病的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