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症状表现(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异常)、体征检查(妇科检查见子宫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指标异常)、影像学检查(B超观察子宫等情况)、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来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各方面表现有特点,检查时需注意特殊人群情况及操作规范
一、症状表现
1.下腹痛:多为持续性下腹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与育龄女性症状类似,但儿童患子宫内膜炎时腹痛表现可能相对隐晦,需仔细观察。例如,育龄女性可能因炎症刺激子宫收缩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腹部坠胀样疼痛。
2.异常阴道分泌物:白带量增多,可能呈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若为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分泌物常伴有恶臭味;而霉菌性子宫内膜炎导致的分泌物可能呈豆腐渣样。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阴道分泌物的变化也有特点,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防御功能弱,出现异常分泌物时更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
3.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如育龄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超过7天仍未干净;青春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或推后,经量异常等情况,这是因为子宫内膜炎影响了子宫的正常功能,干扰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和修复。
二、体征检查
1.妇科检查
子宫压痛:医生进行妇科双合诊时,可发现子宫体有压痛,这是子宫内膜炎较典型的体征之一。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操作需注意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不适。例如,对年轻未育女性检查时,要把握好检查力度和深度。
附件区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附件区压痛,若炎症累及输卵管等附件,附件区会有相应的体征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反应性差,白细胞升高不显著,但仍可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情况。
2.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和PCT水平通常会升高,这两项指标能反映体内炎症的活跃程度。在诊断子宫内膜炎时,结合临床症状,若CRP和PCT升高,有助于支持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观察子宫大小、形态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情况。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B超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对于一些轻度子宫内膜炎,B超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例如,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厚,B超对子宫及内膜的观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辅助诊断。
五、诊断性刮宫
1.通过诊断性刮宫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明确子宫内膜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但对于一些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如妊娠早期女性,进行诊断性刮宫需谨慎,要充分评估风险,避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老年女性进行诊断性刮宫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防止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