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有急性感染期、先天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期症状。急性感染期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多系统受累更严重复杂;先天性感染早孕期可致流产、畸形等,中晚孕期出生后渐现神经系统等症状;慢性感染期部分人隐匿感染,免疫低下时可复发,该病症状多样个体差异大,有高危接触史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重视筛查。
一、急性感染期症状
(一)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1.全身性症状:部分人感染弓形虫后可出现发热,体温多为低热,一般在37.5-38.5℃左右,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还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肌肉酸痛可累及全身肌肉,以四肢肌肉较为常见,活动后酸痛感可能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约30%-50%免疫功能正常的急性弓形虫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和肌肉酸痛症状。
2.淋巴结肿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淋巴结可轻度至中度肿大,一般直径在1-3厘米左右,质地中等,可活动,通常无明显压痛,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轻微压痛,肿大的淋巴结一般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
1.多系统受累表现: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弓形虫容易扩散至多个系统。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癫痫发作、偏瘫等;累及眼部时,可引起视力下降、眼痛等,眼部病变可能较为严重,如可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还可能累及肺部,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这类人群感染后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且复杂,因为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控制弓形虫的播散。
二、先天性感染症状
(一)不同孕期感染的影响
1.早孕期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早孕期(妊娠前3个月)感染可能导致胎儿流产、胚胎发育畸形,如出现脑积水、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等,胎儿可能在子宫内生长受限,出生后体重较低等。
2.中晚孕期感染:中晚孕期感染的胎儿出生时可能外观无明显异常,但出生后可能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发作等,眼部也可能出现病变,如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影响患儿的视力和神经系统发育。
三、慢性感染期症状
(一)隐匿性感染表现
在慢性感染期,部分人可能处于隐匿感染状态,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内的弓形虫可在机体内长期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能会重新激活,导致病情复发。例如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的人群,原本隐匿感染的弓形虫可能会重新活跃,引发类似急性感染期的症状,但相对较轻。
需要注意的是,弓形虫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且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有接触弓形虫的高危因素(如经常接触猫粪、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等),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学检查(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等)、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感染弓形虫病。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重视弓形虫感染的筛查,因为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影响较大,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