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阴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MRI)和诊断性刮宫,各检查有不同特点及适用情况,如妇科检查辅助了解情况,实验室检查从不同指标判断炎症,影像学检查辅助观察子宫等情况,诊断性刮宫是诊断金标准之一。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通过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可初步了解子宫、附件等情况,若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压痛等表现,但此检查较为主观,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妇科三合诊:在双合诊基础上增加直肠-阴道-腹部联合检查,能更清晰地了解后盆腔情况,对判断子宫内膜炎累及范围等有一定帮助,但主要还是辅助性检查手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该指标非特异性,因为其他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出现类似改变,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敏感;成年女性若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子宫内膜炎时CRP水平通常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
对于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反应性可能下降,CRP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若发现病原菌,如厌氧菌、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有助于明确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
对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中发现相应病原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绝经后女性因阴道局部环境改变,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解读需谨慎,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经腹部B超:可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等,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B超检查的特异性不高,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经阴道B超:相对经腹部B超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及附件情况,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炎有一定帮助,如发现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等改变。
对于青春期女性,经阴道B超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处女膜等;对于肥胖女性,经腹部B超可能受气体等干扰,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
2.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准确地显示子宫肌层炎症浸润情况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怀疑有深部炎症或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
对于有MRI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则不能进行该检查。
四、诊断性刮宫
1.操作及意义: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之一。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的炎症改变,还能排除其他病变,如子宫内膜癌等。
对于年龄较大(如40岁以上)且有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的女性,诊断性刮宫更有必要,因为需排除恶性病变;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进行诊断性刮宫时需充分告知其可能对生育的影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