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病程持续超六个月有肝脏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的疾病,病因包括病毒性(乙肝、丙肝感染)、自身免疫、药物毒物损伤、酒精因素,症状有部分无症状或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诊断靠血清学、影像学、肝活检,治疗分针对病因(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毒物性、酒精性肝炎对应治疗)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慢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病程持续超过6个月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肝脏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二、病因分类
(一)病毒性因素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机体,可导致慢性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逐步引起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二)自身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引发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多见于女性,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等相关。
(三)药物或毒物损伤
长期服用某些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等),或接触有毒物质(如黄曲霉毒素等),可损伤肝细胞,导致慢性肝炎。
(四)酒精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性慢性肝炎,影响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腹胀等,病情较重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水、下肢水肿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一)血清学检查
检测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及感染类型;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评估肝脏炎症损伤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通过腹部B超、CT等检查,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结构变化,辅助判断肝脏病变情况。
(三)肝活检
是诊断慢性肝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明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五、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病毒性肝炎:如乙肝需根据病情评估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核苷类似物等);丙肝则通过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2.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以调节自身免疫反应。3.药物或毒物性肝炎:停用相关肝损伤药物,避免接触有毒物质。4.酒精性肝炎:严格戒酒,同时进行护肝等对症治疗。
(二)对症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补充维生素、纠正蛋白代谢异常等,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慢性肝炎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是病毒性肝炎,需谨慎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案;自身免疫性肝炎患儿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药物使用需权衡利弊。
(二)孕妇慢性肝炎
孕期需加强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乙肝孕妇需评估母婴传播风险,必要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丙肝孕妇则需考虑抗病毒治疗对胎儿的影响,遵循个体化诊疗原则。
(三)老年慢性肝炎
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治疗时需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保证充足休息、合理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