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方面表现,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等有关)、肌强直(肌肉僵硬,有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影响日常活动,家族病史人群需关注)、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等有关,年龄大及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易出现);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早期肢体麻木疼痛、嗅觉减退,年龄大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出现)、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等,不良作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体位性低血压、排尿困难等,年龄增长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易出现)、精神障碍(早期抑郁焦虑等,与神经递质失衡及心理因素等有关,有心理创伤等病史人群易出现)。
一、运动症状方面
1.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安静或休息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这种震颤与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的运动调节异常有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出现,年龄增长会增加发生风险,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进而促使其出现。
2.肌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患者感觉肢体发沉、活动不灵活。检查时可发现铅管样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均匀)或齿轮样强直(伴有震颤时出现断续停顿感,如同转动齿轮)。肌强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动作变得缓慢困难,在有帕金森家族病史的人群中需更密切关注,因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发病几率。
3.运动迟缓:可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如起床、翻身、步行、变换姿势等动作迟缓;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书写时字体变小,称为“小写症”。运动迟缓的发生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基底节功能紊乱相关,年龄较大人群相对更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加速神经系统退变从而引发该症状。
二、非运动症状方面
1.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这是因为帕金森病可能影响嗅觉相关神经通路。嗅觉减退在年龄较大人群中较为常见,有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增加嗅觉减退发生风险。
2.睡眠障碍:常见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病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层人群均可受影响,不良生活作息习惯会加重睡眠障碍情况。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便秘,是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所致;还可能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头晕、眼花,严重时可导致跌倒;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帕金森病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累及有关,年龄增长会使自主神经功能本身有所下降,进而增加该症状出现几率,有基础疾病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人群需特别留意。
4.精神障碍:早期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紧张不安等。精神障碍的出现与帕金森病导致的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不同性别在情绪方面虽无绝对差异,但受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可能有所不同,有心理创伤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在帕金森早期出现精神障碍相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