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的引发因素包括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代谢紊乱及其他因素。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有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如孕期因素致大脑皮质发育异常)和脑损伤(围生期及后天脑部损伤);代谢紊乱包括低血糖(致脑部神经元能量供应不足)和低血钙(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其他因素有发热(致脑部神经元代谢等异常)及虽无明确遗传史但存在遗传易感性(如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微小变异增加发病风险)。
一、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
1.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孕期母亲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接触放射性物质、服用某些致畸药物等,可能导致脑部结构出现异常,如大脑皮质发育不良等,这是没有遗传史小儿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大脑皮质是神经元聚集的重要部位,其发育异常会使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异常,从而引发癫痫发作。例如,有研究表明,胎儿期大脑皮质发育相关基因的突变或调控异常,可增加小儿癫痫的发病风险。
2.脑损伤:
围生期脑损伤:在胎儿分娩过程中,如发生缺氧、窒息、早产等情况,可导致新生儿脑部损伤。据统计,围生期脑损伤是引起小儿癫痫的重要因素之一。缺氧可使脑部神经元的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异常放电。
后天脑部损伤:小儿时期头部受到外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等)、脑部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意外等,都可能造成脑部损伤,损伤部位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导致癫痫发作。例如,脑部感染后,炎症会刺激脑部组织,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容易诱发癫痫。
二、代谢紊乱
1.低血糖:小儿如果长时间未进食,或患有某些影响糖代谢的疾病,可能出现低血糖。低血糖时,脑部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异常放电引发癫痫。研究发现,血糖水平过低会干扰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使神经元的膜电位不稳定,从而增加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2.低血钙:钙是维持神经元稳定性的重要离子,小儿体内钙代谢异常导致低血钙时,可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引起癫痫发作。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常伴有低血钙,进而增加了癫痫的发病风险。钙可以抑制神经元的过度放电,低血钙时这种抑制作用减弱,使得神经元更容易发生异常放电。
三、其他因素
1.发热:小儿时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感染等情况下容易出现高热。高热可导致脑部神经元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同时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从而诱发癫痫发作。有数据显示,在小儿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中,约有一定比例的患儿会因高热诱发癫痫,且年龄较小的儿童相对更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他们的脑部对高热的耐受性较差。
2.遗传易感性(虽无明确遗传史,但仍有相关基因因素):虽然没有家族遗传癫痫病史,但小儿可能存在某些与癫痫相关的基因易感性。例如,一些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的微小变异,虽然不构成典型的遗传性癫痫综合征,但可能使小儿在受到上述脑部结构、代谢等因素影响时,更容易发生癫痫。目前研究发现,多种离子通道基因如钠离子通道基因、钾离子通道基因等的突变或多态性,与小儿癫痫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即使没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这些基因易感性也可能增加小儿患癫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