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具皮疹多形性等特征且瘙痒剧烈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内部因素有遗传、免疫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外部因素包括接触过敏原、气候变化、感染等,临床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儿童皮肤薄嫩好发头面部,老年人皮肤老化慢性期表现明显,特殊人群有用药或规避过敏原等特点,长期潮湿、接触刺激物、精神压力大等可诱发或加重,预防需保湿、避过敏原、维持良好作息。
一、定义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一类由多种内外因素引发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皮疹多形性、急性期渗出倾向、慢性期浸润肥厚等特征,瘙痒感较为剧烈。
二、病因构成
(一)内部因素
1.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个体患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风险可能增加,遗传易感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刺激的反应性。
2.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紊乱可导致机体对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免疫反应,引发皮肤炎症,例如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失衡参与了湿疹的发病过程。
3.内分泌代谢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及免疫状态,从而诱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二)外部因素
1.接触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食入性过敏原(鱼虾、牛奶、坚果等)以及接触性过敏原(某些化学物质、金属饰品、化妆品等),接触后可激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炎症。
2.气候变化:干燥、寒冷或炎热潮湿的环境均可能破坏皮肤屏障,使皮肤水分丢失或受刺激,诱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例如冬季空气干燥易导致皮肤干燥性湿疹。
3.感染因素:某些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作为诱因,引发皮肤炎症反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加重湿疹样皮损。
三、临床表现分类
(一)急性皮炎湿疹
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密集分布的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融合成片并出现水疱,边界不清,常因搔抓导致水疱破溃、渗出,瘙痒症状剧烈。
(二)亚急性皮炎湿疹
多由急性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红肿及渗出现象缓解,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要表现,仍有一定程度的瘙痒。
(三)慢性皮炎湿疹
常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成,皮肤表现为增厚、浸润,呈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可见鳞屑、抓痕及血痂,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
四、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儿童皮肤薄嫩,防御功能较弱,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好发于头面部,症状可能更局限,且因瘙痒常表现出搔抓、哭闹等行为,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逐渐老化,水分流失多,皮肤干燥,慢性期皮炎湿疹表现更为明显,皮肤增厚、粗糙情况较突出,日常需注重皮肤保湿护理。
(三)特殊人群(如孕妇、过敏体质者)
孕妇患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时,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式,如加强皮肤保湿等;过敏体质者对内外刺激更为敏感,需严格规避已知过敏原,避免病情加重。
五、诱因与预防关联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洁精等)、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皮炎湿疹类皮肤病。预防方面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维持良好生活作息以稳定免疫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