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粘连是因宫颈管黏膜受损致颈管狭窄或闭锁,多与宫腔操作损伤及术后感染相关,治疗方法有宫颈扩张术(适用于粘连较轻者)、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适用于粘连较严重或宫颈扩张术效果不佳者),术后有放置宫内节育器、注入防粘连药物等防止再次粘连的措施,不同特殊人群如育龄期、老年女性、有宫腔操作史女性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宫颈粘连的定义
宫颈粘连是指由于宫颈管黏膜受损伤后粘连致颈管狭窄或闭锁。多与宫腔操作损伤宫颈管黏膜、术后感染等因素相关。
二、治疗方法
(一)宫颈扩张术
1.原理: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分离粘连。适用于粘连较轻的情况。通过机械性扩张,使粘连的宫颈组织分开,恢复宫颈管的通畅。对于有过宫腔操作史、出现月经异常等疑似宫颈粘连的患者,可先尝试此方法。
2.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无严重全身疾病、宫颈粘连程度较轻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只要符合操作指征均可考虑,但需考虑个体的身体耐受等情况。例如年轻女性有宫腔操作后月经异常,身体状况较好时可选择。
(二)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
1.原理:在宫腔镜直视下,用器械精准分离粘连组织。这是目前较为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能清晰看到粘连部位,准确分离,最大程度减少对宫颈正常组织的损伤。有研究表明,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可有效恢复宫颈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提高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及妊娠概率。
2.适用人群:适用于粘连较严重或宫颈扩张术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该手术能更好地保护宫颈及宫腔环境,降低再次粘连的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只要经评估适合宫腔镜手术,均可进行,但需考虑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如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时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三)术后防止再次粘连的措施
1.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起到支撑宫颈管,防止再次粘连的作用。一般在宫颈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节育器类型。例如,对于有再次粘连高风险的患者,放置节育器能有效降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
2.宫腔内注入防粘连药物:如透明质酸类防粘连制剂等,可在宫腔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创面粘连。临床研究显示,使用防粘连药物能显著降低宫颈粘连术后的再次粘连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若发生宫颈粘连,除考虑手术治疗外,还需重视术后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术后应密切关注月经恢复情况及排卵等生殖相关指标,如有生育计划,可在医生指导下监测卵泡发育等,及时指导备孕。同时,要注意术后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再次导致宫颈粘连。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发生宫颈粘连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能否耐受手术。术后恢复也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术后反应,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有宫腔操作史女性
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是宫颈粘连的高危人群,在后续出现月经异常等情况时要高度警惕宫颈粘连。平时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减少宫腔操作的机会,如有需要进行宫腔操作,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以降低宫颈粘连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