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敏性紫癜与感染(尤以链球菌感染常见)、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及自身免疫因素相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免疫性的与自身免疫紊乱、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有关,血栓性的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相关,儿童过敏性紫癜感染因素突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病毒感染后免疫紊乱,成人过敏性紫癜药物和食物过敏更常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紊乱更显著,血栓性紫癜各年龄段可发病成人有因自身免疫等获得性因素引发的情况。
一、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感染是重要诱因,其中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如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可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症,引发紫癜。其次,食物过敏也是常见原因,鱼虾、蟹、蛋类、牛奶等食物中的异体蛋白可作为过敏原,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损伤血管导致紫癜。此外,药物过敏也可引发该病,如抗生素(青霉素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等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后可诱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血管炎。另外,自身免疫因素也参与其中,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时,易产生针对自身血管的免疫攻击,促使发病。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
(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自身免疫紊乱: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血小板识别为外来异物,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如脾脏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在脾脏内被吞噬清除,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诱发该病,例如风疹、麻疹、水痘、EB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后可能改变血小板结构,使其成为自身抗原,引发免疫攻击。3.遗传因素:部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存在一定遗传易感性,遗传背景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增加发病风险。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主要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相关,该酶缺乏会导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不能正常降解,形成大分子多聚体,这些多聚体易黏附聚集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同时微血管内形成血栓,引发紫癜等一系列症状,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获得性因素(如自身免疫导致酶缺乏等)有关。
三、不同人群发病的相关因素差异
(一)儿童群体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感染因素更为突出,尤其是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而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与病毒感染后诱发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且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调节相对脆弱,更易受感染等因素影响而发病。
(二)成人群体
成人过敏性紫癜中,药物过敏和食物过敏相对更常见,可能与成人接触药物及多样化饮食结构有关。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自身免疫紊乱相关因素更为凸显,且可能与慢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的免疫环境改变有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成人中也可能因自身免疫异常等获得性因素引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乏情况。
总之,紫癜皮肤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紫癜的诱因各有特点,且不同人群因生理、免疫等方面的差异,发病相关因素存在一定区别,临床需结合具体病情及个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