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毒包括汉坦病毒属和沙粒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宿主为啮齿类经排泄物等传播致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发热出血肾损等表现,沙粒病毒科拉沙病毒宿主多乳鼠经分泌物及人际传播致拉沙热有发热消化道等症状,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进展快需关注,老年人机体衰退并发症风险高需谨慎评估,有基础疾病人群病情易复杂化需监测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出血热病毒的分类及代表病毒
出血热病毒是一类能引发以发热、出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毒性病原体,主要包括汉坦病毒属病毒和沙粒病毒科病毒等。汉坦病毒属病毒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汉坦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等;沙粒病毒科中与出血热相关的有拉沙病毒等。
(一)汉坦病毒属病毒
汉坦病毒属病毒的基因组为分节段的负链RNA,其宿主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该类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等,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沙粒病毒科病毒
沙粒病毒科的拉沙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宿主主要是非洲的多乳鼠。拉沙病毒感染人体可引起拉沙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呕吐、腹泻等,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严重时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二、传播途径
(一)汉坦病毒属病毒传播途径
汉坦病毒属病毒主要通过宿主动物(如鼠类)的排泄物(尿液、粪便等)、分泌物(唾液等)传播。人类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被带毒鼠类咬伤等途径感染该类病毒。
(二)沙粒病毒科病毒传播途径
拉沙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如尿液、粪便、唾液等)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在医疗机构中,与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接触可能导致传播。
三、临床特点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属病毒引起)
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期后可出现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同时伴有肾脏损害相关表现,如蛋白尿、尿量改变等,病情严重程度因病毒型别及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二)拉沙热(拉沙病毒引起)
起病初期多为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可伴有咽痛、全身乏力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谵妄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出血热病毒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关注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且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不适症状,避免盲目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有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出血热病毒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如出现发热等情况,需更谨慎评估病情,注意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人群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情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而复杂化,需加强对基础疾病指标的监测,同时在针对出血热病毒相关症状治疗时,要考虑基础疾病用药与出血热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谨慎制定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