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反复发烧,其原因与病毒刺激免疫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病毒复制动态及免疫清除时间有关,发热表现受年龄(儿童更易反复、成人有基础病也易反复)、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会致反复)、病史(免疫缺陷、慢性炎症病史者易反复)等因素影响,应对时一般人群需休息、补水、物理降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各有相应谨慎处理及就医等建议。
一、反复发烧的原因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症状。由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是一个动态过程,机体的免疫清除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可能会出现体温反复波动的情况。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后的前3-5天内,体温波动相对较为常见。
二、发热的不同表现及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容易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而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体温波动可能相对更明显。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多次体温升高超过38.5℃的情况,这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的特点以及病毒对儿童机体的影响有关。
成年人: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较为完善,但也可能出现反复发烧,不过一般体温波动的幅度相对儿童可能稍小一些。但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可能影响发热的过程,导致发热更易反复。
2.生活方式因素
作息不规律:如果感染后仍然熬夜、过度劳累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身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
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物质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不利于身体对抗病毒,进而可能导致发热反复。例如,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时,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3.病史因素
有免疫缺陷病史:如艾滋病患者等本身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由于自身清除病毒的能力弱,更容易出现反复发烧,而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有慢性炎症病史:像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炎症状态可能会被激活或加重,从而影响体温的稳定,导致反复发烧。
三、应对反复发烧的建议
1.一般人群:当出现反复发烧时,首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同时要多喝水,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反复发烧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5℃且儿童精神状态较差,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宜儿童的退热药物,但要避免自行随意用药。同时,要注意给儿童穿着合适的衣物,不宜过厚,以利于散热。
老年人:老年人反复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对待。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有基础疾病人群:这类人群出现反复发烧时,除了针对发烧进行一般处理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发热可能会影响血糖波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基础疾病的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