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并发血热治疗包含一般支持治疗即患者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儿童营造舒适环境给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饮食确保营养摄入并充足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中退热处理优先非药物干预出血等症状要密切关注局部护理及监测凝血等;病情监测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特殊人群儿童严格把控退热药物使用等孕妇用药谨慎评估胎儿影响老年人关注药物代谢及脏器影响并细致生命体征监测。
一、一般支持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对于儿童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利于病情恢复。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确保各年龄段患者营养摄入,尤其儿童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因发热、疾病消耗导致营养不良。同时要保证充足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准确计算液体量,儿童需特别注意避免脱水,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合理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防止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二、对症治疗
(一)退热处理
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进行退热,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可通过适当减少衣物、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儿童要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需注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当必须使用药物退热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及药物禁忌等。对于成人及大龄儿童,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且体温导致明显不适,可在遵循循证原则下谨慎选择合适退热措施,但仍需以患者感受为首要考量。
(二)出血等症状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对于有出血表现的患者,要做好局部护理,儿童要避免搔抓皮肤等导致出血加重的行为。同时监测凝血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支持措施,对于可能出现严重出血的患者,要做好紧急处理准备。
三、病情监测
(一)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儿童要使用适合其年龄的监测设备准确测量。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要密切关注其变化趋势,如儿童体温波动较大时需更频繁监测,老年人要注意血压、心率变化可能提示的病情进展。
(二)实验室指标监测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登革热并发血热可能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通过监测血小板计数可早期发现出血风险,凝血功能监测能及时了解凝血状态,肝肾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整体脏器功能,尤其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原有肝脏病史者要重点关注肝功能变化,根据指标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严格把控退热药物使用,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或成分。在液体补充方面要精确计算,防止过量或不足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孕妇
孕妇患登革热并发血热时,用药需谨慎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通过超声等检查了解胎儿发育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权衡治疗收益与对胎儿可能的风险。
(三)老年人
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中要关注药物的代谢差异及对各脏器的影响,如肾功能减退者要注意药物的排泄情况,避免加重肾脏负担。生命体征监测要更细致,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给予更个体化的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