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阑尾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属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因阑尾管腔阻塞(多由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堵塞等引起)及细菌入侵致阑尾明显肿胀,浆膜有脓性渗出物,壁各层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腹部超声等可助诊,主要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少数轻等情况可保守治疗,儿童病情变化快表现不典型需早诊,老年人反应弱症状不典型易延误,妊娠期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及对胎儿影响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阑尾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属于急性阑尾炎的一种病理类型。阑尾因管腔阻塞等因素引发细菌感染,导致阑尾壁全层出现化脓性炎症改变。
二、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多由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堵塞等引起。淋巴滤泡在阑尾黏膜下层较为丰富,当肠道发生感染等情况时,淋巴滤泡可增生肿胀,阻塞阑尾管腔;粪石则是由阑尾腔内的粪便浓缩形成,也可堵塞管腔,使阑尾腔内分泌物积聚,内压升高,影响阑尾的血液循环,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2.细菌入侵: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分泌毒素,损伤阑尾黏膜,进而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三、病理表现
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覆盖有脓性渗出物,阑尾壁各层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以及炎性渗出,阑尾腔内可有脓性渗出液。
四、临床表现
1.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时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一般6-8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呈持续性。
2.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等表现。
3.体征: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阑尾。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麦氏点的压痛、反跳痛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肿胀的阑尾,有助于明确诊断;CT检查对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六、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手术切除发炎的阑尾,可去除病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保守治疗:对于少数病情较轻、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需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病情变化往往较快,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腹痛情况、精神状态等,一旦怀疑该病需尽早就诊,因为儿童阑尾壁较薄,炎症容易扩散。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相对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不剧烈,发热等表现也可能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治,所以老年人出现右下腹不适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操作需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同时要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医生会根据妊娠阶段等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