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常见,部分无症状,部分有月经异常、不孕等表现。常用超声检查初步筛查,宫腔镜检查是金标准。无症状且小的息肉可随访,有症状或大的息肉可宫腔镜下切除术,不能耐受手术等可药物辅助。有一定复发率,预后良好,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生育需求者保持心态、定期检查。
一、子宫内膜息肉的定义及常见情况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等情况时被发现,而有些患者会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不孕等问题。
二、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位置、大小等情况,能发现直径2-3mm的息肉,其准确率较高,但可能存在一定假阳性。
2.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息肉的形态、位置、大小等,还能在直视下对息肉进行活检,明确其性质。
三、治疗方式
1.无症状且较小的息肉:对于无症状、直径小于1cm的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的自行消退可能,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可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随访,观察息肉变化情况。
若患者有生育需求,小息肉一般不影响受孕,可先尝试自然受孕,在受孕过程中,部分小息肉可能会随妊娠等生理变化而消失;若长时间未受孕,再考虑进一步处理。
对于无生育需求、无症状的小息肉,定期随访即可,每6-12个月进行超声复查,了解息肉有无变化。
2.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有月经异常、不孕等症状,或息肉直径大于1cm的患者。通过宫腔镜可以精准地切除息肉,创伤小,恢复快。
育龄期女性进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后,一般建议在术后1-3个月进行宫腔镜复查,评估子宫内膜恢复情况及有无息肉复发。若有生育计划,可在医生指导下尽快试孕,因为术后短期内妊娠,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流产等风险虽有,但相对部分情况仍可尝试。
围绝经期女性若息肉较大或症状明显,切除息肉后还需关注子宫内膜情况,因为这部分女性有子宫内膜恶变的潜在风险,术后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监测或处理。
药物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预防复发等情况,可考虑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手段。例如,短效口服避孕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息肉复发的风险,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女性,使用药物需谨慎评估。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的复发率,尤其是那些存在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及定期随访,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症状可得到缓解,妊娠率也可提高。
2.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方面,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对于肥胖女性,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环境,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风险。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治疗后试孕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受孕。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超声等检查,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女性,以便早期发现息肉复发等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