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发烧可能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等引起,不同感染有不同症状表现和诊断依据,一般人群、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针对咳嗽发烧有不同应对建议,需密切监测、合理处理相关症状。
一、咳嗽发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烧症状,但咳嗽发烧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特有,其他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比如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也可能导致咳嗽、发烧。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特点
1.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等,发烧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高热情况,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
除咳嗽、发烧外,还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表现。
2.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来明确,若核酸或抗原检测呈阳性,则提示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其他可能导致咳嗽发烧的情况
(一)流感病毒感染
1.症状表现
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到39-40℃,同时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还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更突出。
2.诊断依据
可通过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明确诊断。
(二)肺炎链球菌感染
1.症状表现
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多为高热,咳嗽可为咳痰,痰液可呈脓性,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
2.诊断依据
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痰培养等明确诊断,痰培养可发现肺炎链球菌。
三、针对咳嗽发烧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1.体温与症状监测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38.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于咳嗽症状,可适当多喝温水湿润咽喉,若咳嗽较剧烈影响休息等,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止咳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二)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出现咳嗽发烧时,需特别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如果儿童发烧,应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等方式辅助降温,避免体温过高。对于咳嗽,要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止咳药物,可通过多喂水等方式缓解,且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若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咳嗽发烧时,更要重视。要密切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对于咳嗽,要注意观察痰液情况等,若咳嗽伴有咳痰且痰液不易咳出,要警惕肺部感染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咳嗽发烧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出现咳嗽发烧,可能会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引起呼吸困难等更严重的后果。这类人群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严格按照基础疾病的管理要求进行病情监测,一旦症状有变化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进行恰当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