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由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等形成,发病与慢性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有关,有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异常、肿物脱出等表现,可通过妇科检查、宫颈活检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要注意恢复和定期复查,不同年龄女性发病情况有别,有慢性妇科炎症病史女性要重视预防和早期发现。
一、定义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是宫颈黏膜局限性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它是由于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
二、发病原因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等,会反复刺激宫颈黏膜,导致黏膜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例如,女性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不洁等,容易引发阴道炎症,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宫颈,就可能增加宫颈息肉的发生风险。
2.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与宫颈息肉的发生有关。雌激素可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在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等雌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时期,女性相对更容易出现宫颈息肉相关问题。比如,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宫颈黏膜增生明显,宫颈息肉的发生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三、临床表现
1.阴道异常出血:主要表现为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这是因为息肉表面血管丰富,性生活或妇科检查等刺激后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有些患者在同房后发现白带中带有血丝,就是阴道异常出血的表现之一。
2.白带异常: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呈黄色,伴有异味等情况。这是由于宫颈息肉合并感染时,炎症刺激导致白带性状改变。比如,白带可能变得黏稠,甚至出现脓性白带。
3.肿物从阴道脱出:较小的宫颈息肉可以通过宫颈口脱出到阴道外,某些患者在排便后可能会感觉到有肿物脱出阴道,尤其是在早晨排便用力后,这种脱出感可能更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阴道窥器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宫颈口是否有息肉样组织。息肉一般呈舌状、扁圆形或球形,色红,质软而脆,易出血,蒂宽窄不一。
2.宫颈活检:为了明确息肉的性质,有时需要进行宫颈活检。通过取部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变的可能。例如,若病理检查发现有异型细胞等情况,就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为恶性病变导致的类似息肉样改变。
五、治疗与注意事项
1.治疗方式:宫颈息肉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在门诊即可进行息肉摘除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
2.注意事项
术后恢复: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短期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感染。一般术后1-2周创面可愈合。
定期复查:因为宫颈息肉有复发的可能,所以患者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慢性炎症,以降低宫颈息肉的复发风险。对于有内分泌紊乱情况的患者,如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内分泌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以从根本上减少宫颈息肉的发生诱因。
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宫颈息肉的发生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育龄期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活跃等因素,发生宫颈息肉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而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更要警惕宫颈息肉或其他宫颈病变的可能。对于有慢性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要更加重视宫颈息肉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息肉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