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接近绝经年龄等女性,需考虑多因素;药物治疗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米非司酮等;手术治疗分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术后有注意事项)和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等情况,术后需康复和复查);聚焦超声治疗利用超声波使肌瘤坏死,适用于有症状不想手术者,治疗后需随访。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无症状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尤其是接近绝经年龄、预计绝经后肌瘤会自然萎缩的女性,可选择观察等待。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评估肌瘤大小、位置及症状变化情况。例如,对于年龄较大且肌瘤较小、无明显月经改变等症状的女性,观察等待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因为随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有缩小的可能。
2.考虑因素: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肌瘤大小及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如果患者年龄较轻、有生育需求或肌瘤较大有潜在压迫等风险,则不适合单纯观察等待。
二、药物治疗
1.适用药物及机制: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常用药物如亮丙瑞林等。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6个月,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量丢失等不良反应。对于需要手术前缩小肌瘤体积的患者,可短期使用GnRHa。例如,对于肌瘤较大需行手术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即刻手术时,可使用GnRHa使肌瘤缩小,改善手术条件。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可竞争孕激素受体,使肌瘤体积缩小,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适用于手术前缩小肌瘤体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三、手术治疗
1.肌瘤剔除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宫腔镜进行手术。经腹肌瘤剔除术适用于较大的、多发的肌瘤;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较适合腹腔镜操作的患者;宫腔镜肌瘤剔除术适用于黏膜下肌瘤。例如,年轻女性有生育需求且肌瘤为肌壁间或黏膜下较小肌瘤时,可选择腹腔镜或宫腔镜肌瘤剔除术。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肌瘤复发。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术后需避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1-2年,以利于子宫恢复,降低妊娠后子宫破裂等风险。
2.子宫切除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肌瘤较大且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或怀疑肌瘤恶变的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一般根据患者年龄、生育情况等综合考虑。例如,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且肌瘤导致严重月经紊乱、贫血等情况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康复: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术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身体,饮食上需加强营养,促进身体康复。同时,术后需定期复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及有无复发等情况。
四、聚焦超声治疗
1.原理及适用情况:利用超声波聚焦于肌瘤部位,使肌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肌瘤的目的。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尤其是不想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肌瘤位置需适合超声聚焦,患者需能配合治疗过程等。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但肌瘤引起月经过多等症状的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可选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2.治疗后随访:治疗后需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评估肌瘤坏死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一般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进行复查,观察肌瘤体积变化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