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重症风险不同,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常患基础疾病易重症;儿童因免疫系统未熟、部分有基础病易重症;肥胖人群因代谢紊乱、免疫受影响且易合并疾病易重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因自身免疫病治疗或化疗致免疫低下易重症;长期吸烟人群因呼吸道黏膜受损、肺部功能下降易重症。
一、老年人
1.生理因素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例如,胸腺萎缩导致T细胞功能减退,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也降低,使得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减弱。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
2.常见基础疾病:很多老年人合并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损害机体的生理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并且感染后病情往往更易加重。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组织修复能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存在气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症及通气功能障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儿童
1.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T细胞和B细胞功能不如成人完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也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更易受到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2.特殊情况:一些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疾病的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恶化的风险较高。例如,患有哮喘的儿童感染后,气道炎症可能加重,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感染后,心脏负担可能因发热、呼吸急促等而进一步加重,影响心功能。
三、肥胖人群
1.代谢与免疫关联:肥胖人群往往存在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等情况。研究发现,肥胖相关的炎症状态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性增加。肥胖导致体内脂肪组织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这些炎症因子会干扰正常的免疫反应,降低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2.疾病加重风险:肥胖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重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肥胖会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且容易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肥胖人群在感染后更易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四、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疾病相关免疫抑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者艾滋病患者由于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这些人群的机体本身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能力,难以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恢复困难。
2.治疗影响:因其他疾病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使患者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且感染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五、长期吸烟人群
1.呼吸道黏膜损害:长期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降低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功能,使呼吸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例如,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抑制纤毛的摆动,导致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不畅,从而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在呼吸道内定植和繁殖。
2.肺部功能影响:长期吸烟可引起肺部慢性炎症和肺功能下降,如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这些肺部病变使得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易出现肺部炎症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增加了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