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涉及病史与症状表现、妇科检查、辅助检查三方面标准。病史与症状表现包括多见于性活跃期有相关宫腔操作史等女性,有既往盆腔炎病史者易迁延,有下腹部疼痛、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等典型症状;妇科检查有子宫及附件触诊异常、盆腔触痛等体征表现;辅助检查中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和ESR等情况,影像学检查有B超、MRI等发现。
一、病史与症状表现标准
(一)相关病史
1.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尤其是曾有过宫腔操作史(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这些因素会增加慢性盆腔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细菌容易通过手术创面侵入盆腔引发炎症,且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性活跃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更易受影响。
2.既往盆腔炎病史:若既往有急性盆腔炎发作史,未经规范彻底治疗,很容易迁延为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可能潜伏在盆腔组织中,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引发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二)典型症状
1.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导致盆腔充血,以及炎症刺激盆腔周围组织引起。不同年龄女性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差异,但总体表现为下腹部的不适感觉持续存在。
2.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这与炎症影响了盆腔内的血液循环以及卵巢功能有关。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月经异常可能会影响排卵及受孕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3.白带增多:白带量较平时增多,质地可能呈脓性或伴有异味。这是由于盆腔炎症刺激导致生殖道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熬夜、压力大等可能会加重白带异常的情况,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辅助改善。
二、妇科检查标准
(一)体征表现
1.子宫及附件触诊: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子宫后位,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压痛,可触及炎性包块等。子宫活动受限是因为慢性炎症导致子宫周围组织粘连,附件区增厚、压痛是炎症累及输卵管、卵巢等附件组织的表现。对于有多次流产史等病史的女性,附件区的异常体征可能更为明显。
2.盆腔触痛:三合诊检查时可发现盆腔有触痛,提示盆腔内存在慢性炎症刺激。不同年龄女性的盆腔解剖结构有一定差异,但炎症导致的触痛表现是相似的,通过妇科检查的手法和力度可以准确判断。
三、辅助检查标准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不是非常特异,因为慢性炎症时全身炎症反应可能相对较轻。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女性,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升高和ESR增快提示体内有炎症活动。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对于评估慢性盆腔炎的病情有一定帮助。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中,如长期吸烟的女性,可能会影响这些炎症指标的检测结果准确性,需要在检查前告知医生相关生活方式信息。
(二)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炎性渗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粘连等表现。B超检查是无创且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B超可以直观地看到盆腔内的组织结构变化。对于肥胖女性,B超检查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医生调整检查方法和角度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例,MRI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的炎症情况,如盆腔内的软组织炎症、脓肿形成等。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在B超等初步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