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是什么原因
慢性宫颈炎的诱因包括病原体感染、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化学物质刺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感染可致病原体感染;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性生活过于频繁或不注意卫生可致机械性刺激或损伤;使用高浓度消毒剂冲洗阴道,长期使用刺激性较强的阴道栓剂等药物可致化学物质刺激,这些诱因均可引发慢性宫颈炎。
一、病原体感染
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多种亚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慢性宫颈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反应。例如,高危型HPV16、18亚型的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也常能检测到这些高危型HPV的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感染HPV,性生活活跃的女性相对更易接触到HPV,但年龄并非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一些免疫力低下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HPV的持续感染情况。
2.沙眼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柱状上皮细胞。沙眼衣原体感染宫颈后,可引起宫颈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宫颈分泌物增多、宫颈充血等慢性宫颈炎表现。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不同性别中,女性由于其生理结构的特点,更容易受到沙眼衣原体的感染,而男性感染后可能成为携带者继续传播给他人。
3.淋病奈瑟菌感染: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体,也是导致慢性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淋病奈瑟菌感染宫颈后,可引起急性炎症,如果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就可能转为慢性宫颈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性生活不洁、有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淋病奈瑟菌的风险,同样以女性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二、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1.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女性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会对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人工流产手术、宫颈活检、宫颈电熨等妇科手术也可能导致宫颈黏膜受损。宫颈黏膜受损后,局部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慢性炎症。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可能对宫颈造成一定影响,而多次流产或频繁进行妇科手术的女性,宫颈损伤的概率增加,发生慢性宫颈炎的风险也相应升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经历分娩、流产等情况,但育龄期女性相对更为常见,她们在产后或术后如果不注意护理,就容易引发慢性宫颈炎。
2.性生活过于频繁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过于频繁会使宫颈处于反复充血的状态,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炎症。同时,如果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如男性生殖器官不清洁就进行性生活,会将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感染宫颈,导致慢性宫颈炎。性生活活跃的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如果不注意性生活频率和卫生,更容易患上慢性宫颈炎。
三、化学物质刺激
1.使用高浓度消毒剂冲洗阴道:有些女性为了追求“卫生”,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这样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同时也会损伤宫颈黏膜,使宫颈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入侵,从而引发慢性宫颈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存在过度清洁阴道的情况,但育龄期女性相对更关注阴道卫生,若方法不当就易引发问题。
2.长期使用刺激性较强的阴道栓剂等药物:长期使用某些刺激性较强的阴道栓剂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时,药物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宫颈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若不及时调整用药或注意护理,就可能发展为慢性宫颈炎。例如,一些含有较强化学成分的阴道栓剂,如果使用时间过长或使用方法不正确,就可能对宫颈黏膜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