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具有多方面特征:外观清亮透明,可与化脓性脑膜炎区分;压力轻到中度升高,程度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儿童颅骨未闭合有一定缓冲作用;细胞计数轻度增多,多在(10100)×10/L,儿童增多程度可能更低,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淋巴细胞占优势;生化检查中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大多正常,但有基础疾病患者指标变化可能不典型;病原学检查可通过PCR检测病毒核酸或病毒培养查找病毒,不同病毒检测特点有别,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多病毒感染,需全面检测,且病毒培养常结合PCR等方法综合判断。
一、脑脊液外观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外观通常是清亮透明的。这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浑浊不同,清亮透明的外观是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有助于初步与其他类型的脑部炎症进行区分。
二、压力
脑脊液压力可能会出现轻到中度升高。正常成年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时为0.78~1.76kPa(80~180mmHO),儿童为0.4~1.0kPa(40~100mmHO)。病毒性脑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脑部组织水肿等情况,使得脑脊液循环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引起压力升高。不过压力升高的程度一般不像化脓性脑膜炎那样显著。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可能对压力升高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仍需密切关注压力变化,避免影响脑部发育。
三、细胞计数及分类
1.细胞计数:细胞数一般轻度增多,多在(10~100)×10/L。相较于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高达数千甚至上万×10/L,病毒性脑炎细胞数增多程度相对较轻。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细胞计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细胞反应可能相对较弱,细胞数增多的程度可能相对更低一些。
2.细胞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并占优势。这是因为在病毒感染初期,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启动,中性粒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先锋细胞首先聚集到感染部位。随着病程进展,特异性免疫反应逐渐发挥作用,淋巴细胞开始增多,以对抗病毒感染。
四、生化检查
1.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轻度增高。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病毒性脑炎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0.5~1.5g/L。蛋白质增高是由于炎症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进入脑脊液中。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本身蛋白质合成能力较弱,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糖:糖含量一般正常。脑脊液中的糖含量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正常脑脊液糖含量为血糖的50%~70%。病毒性脑炎时,病毒感染一般不影响脑脊液中糖的代谢和转运,所以糖含量通常维持在正常范围。如果糖含量降低,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等情况。
3.氯化物:氯化物含量大多正常。氯化物在脑脊液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一般为120~130mmol/L。病毒性脑炎时,只要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氯化物含量通常不会有明显变化。但对于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的患者,由于其水电解质调节能力较差,可能会出现氯化物含量的异常,需要引起注意。
五、病原学检查
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或通过病毒培养等技术查找病毒。不同的病毒感染可能有不同的检测特点。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过PCR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核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病毒,病原学检查时需要全面检测,避免漏诊。同时,由于病毒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且阳性率相对较低,在临床诊断中通常结合PCR等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