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黄体破裂

来源:民福康

黄体破裂的判断需从病史询问(关注月经周期后半期、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观察(突然一侧下腹痛及程度、变化,内出血及盆腔刺激症状)、体格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盆腔检查患侧附件压痛及包块)、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见盆腔游离无回声区等,血液检查看血红蛋白及妊娠试验)多方面综合评估,考虑年龄、性别、月经周期等因素,进行细致鉴别诊断。

一、病史询问

1.月经周期相关:黄体破裂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尤其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即排卵期后至月经来潮前这段时间。因为黄体是在卵泡排卵后形成的,此时黄体逐渐增大并成熟,若受到外力等因素影响容易破裂。比如有女性在剧烈运动、性生活后等情况后出现相关症状,此时需考虑黄体破裂可能,因为这些诱因可能导致黄体内部压力增加从而破裂。

2.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情况发生,以及是否有妇科疾病等病史。若既往有过黄体破裂相关情况,再次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有患者既往因黄体破裂接受过治疗,再次出现下腹部疼痛等表现时,要高度警惕再次发生黄体破裂。

二、临床表现观察

1.腹痛表现:

疼痛特点: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疼痛是黄体破裂的主要症状。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为剧烈,呈持续性坠痛;有的相对较轻微,但也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一开始感觉下腹部一侧突然刺痛,随后疼痛逐渐加剧并持续存在。

疼痛变化:腹痛可能在短时间内逐渐加重,也可能有短暂缓解后又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黄体破裂后,腹腔内积血刺激腹膜等组织,随着积血增多,对腹膜的刺激持续增强,从而导致疼痛的变化。

2.其他伴随症状:

内出血表现:如果黄体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较多,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这是因为大量失血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机体缺血缺氧。严重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此时情况较为危急,需立即就医处理。

盆腔刺激症状:由于腹腔内积血刺激盆腔,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这是因为积血刺激直肠所致。同时,可能会有少量阴道流血情况,但一般阴道流血量较少,与正常月经不同。

三、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

压痛与反跳痛:下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尤其是患侧下腹部压痛明显,同时可能伴有反跳痛,这是腹膜刺激征的表现,提示腹腔内有出血刺激腹膜。

腹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肌紧张,这是机体对腹腔内出血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表明腹膜受到较明显的刺激。

2.盆腔检查:妇科检查时,可发现患侧附件区有压痛,有时可触及包块,这是因为黄体破裂后形成的血肿等情况。但需注意,盆腔检查要轻柔,避免加重出血等情况。

四、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盆腔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对黄体破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发现盆腔内有游离的无回声区,即腹腔内积血,同时能观察到患侧附件区的异常情况,如黄体血肿等。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盆腔内的积血情况以及附件的形态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优势: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强,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盆腔内的情况,对于育龄女性怀疑黄体破裂时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例如通过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黄体破裂后形成的血肿大小、位置等,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若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有失血的可能,结合临床表现等有助于判断黄体破裂后腹腔内出血的情况。比如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说明腹腔内仍有出血,需要进一步处理。

妊娠试验:对于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需要进行妊娠试验,以排除异位妊娠等类似疾病。因为异位妊娠也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等类似症状,通过妊娠试验可以初步鉴别。

通过以上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来判断是否为黄体破裂。在整个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月经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鉴别诊断,以确保准确判断黄体破裂。

阅读全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