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塞会引发意识障碍、颅神经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多方面表现,老年患者、有基础病史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更易出现相关症状及面临更严重情况,如老年患者意识障碍恢复相对困难、呼吸节律异常病情进展快,有高血压等病史者意识障碍概率和严重程度增加、更易出现颅神经等相关症状及典型感觉障碍表现等
一、意识障碍
脑干梗塞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可表现为嗜睡,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唤醒,醒后可进行简单应答,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重者可出现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消失。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意识障碍可能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困难;从病史角度,若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血管病变基础更重,意识障碍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可能增加。
二、颅神经症状
1.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如眼球不能向上、向下、向内转动,同时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管硬化风险增加,更易出现颅神经受累表现。
2.面神经麻痹:可出现病变侧面部肌肉瘫痪,表现为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年龄较大者面神经麻痹恢复相对较慢,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可能导致面神经供血障碍,更容易发生面神经麻痹相关症状。
3.吞咽困难:患者会出现吞咽时呛咳,食物易从鼻腔反流等表现,这是因为脑干病变影响了吞咽相关颅神经及神经传导通路。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脑干梗塞导致吞咽困难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血管状况差,也易出现此类症状。
三、运动障碍
1.肢体瘫痪:可出现病变对侧或双侧肢体的瘫痪,表现为肌力下降,活动受限。比如一侧脑干梗塞可能导致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上肢不能抬举,下肢不能站立行走等。在儿童中极为罕见脑干梗塞,但成人中,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肢体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在发生脑干梗塞时,肢体瘫痪表现可能更明显;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更易出现肢体瘫痪。
2.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如醉酒样步态,肢体动作不协调等。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平衡功能本身减退,发生共济失调时更容易摔倒,增加受伤风险;有颈椎病等病史影响颈部血管供血的人群,发生脑干梗塞合并共济失调的概率可能增加。
四、感觉障碍
1.偏身感觉障碍:病变对侧肢体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对于女性更年期人群,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发生感觉障碍时可能更敏感;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神经病变基础,发生脑干梗塞时感觉障碍可能更易被察觉且程度可能更重。
2.交叉性感觉障碍:是脑干梗塞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即病变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例如病变在脑干左侧,可出现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和右侧肢体痛觉减退等情况。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基础病史的人群,血管病变累及范围广,更易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这种典型表现。
五、呼吸循环障碍
1.呼吸节律异常:脑干是呼吸中枢所在部位,脑干梗塞可导致呼吸节律紊乱,如出现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毕奥呼吸(呼吸频率不规则,呼吸深度不规则,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等。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呼吸节律异常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脑干梗塞时呼吸功能储备差,呼吸节律异常可能更严重。
2.血压异常:可出现血压波动,如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年轻患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等,可能使血压波动更明显;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血压异常波动可能诱发心脏供血不足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