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相关疫苗包括乙脑疫苗和森林脑炎疫苗,脑膜炎相关疫苗有A群、ACYW135群、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不同人群接种疫苗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接种前要确保健康、接种后观察,成人接种前要告知健康状况、接种后注意休息,特殊病史人群如过敏体质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需谨慎。
一、脑炎相关疫苗
(一)乙脑疫苗
1.类型及适用人群:乙脑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6-12月龄的婴儿是主要接种人群,通过接种乙脑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相对不完善,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疫苗能为其提供特异性免疫保护。
2.保护机制: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当乙脑病毒入侵时,抗体可迅速发挥作用,阻止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和扩散,从而降低患脑炎的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接种乙脑疫苗后人群的乙脑发病率显著降低。
(二)森林脑炎疫苗
1.适用人群:主要针对在森林地区工作、生活的人群,如林业工人等,这些人群因接触森林蜱虫的机会较多,而森林脑炎病毒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接种疫苗可预防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脑炎。
2.免疫效果:疫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对森林脑炎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防御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的人群感染相关脑炎的概率远低于未接种人群。
二、脑膜炎相关疫苗
(一)脑膜炎球菌疫苗
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6月龄-2岁的儿童等易感染人群,可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脑膜炎球菌是导致儿童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接种该疫苗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抵御A群脑膜炎球菌的侵袭。
2.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可用于预防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适用于流行地区的人群、儿童及到该地区旅游的人群等,不同年龄段人群接种后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预防相应菌群引起的脑膜炎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3.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相对研发难度较大,目前有一些新型疫苗正在研发或临床应用中,对于易感人群如特定地区的居民、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未来随着疫苗研发的进展,有望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三、不同人群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接种前:要确保儿童身体健康,若有发热、急性感染等情况应暂缓接种。儿童在接种前需由家长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健康状态不佳时接种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或影响免疫效果。
2.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左右,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儿童接种疫苗后要适当休息,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二)成人
1.接种前:成人接种疫苗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例如有慢性疾病的成人,如哮喘、糖尿病等,需要医生评估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因为某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或疫苗效果。
2.接种后:成人接种后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出现较严重的不适症状,如高热不退、注射部位严重红肿等,应及时就医。
(三)特殊病史人群
1.过敏体质人群:若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则不能接种相应疫苗。例如对鸡蛋过敏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等可能含有鸡蛋成分的疫苗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过敏体质人群在接种前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由医生判断是否能接种及选择合适的疫苗。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可能较差,需要医生评估接种的必要性和风险。这类人群感染相关病原体后发生重症脑膜炎、脑炎的风险更高,所以更需要通过疫苗接种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可能不如健康人群,需要密切关注接种后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