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的原因包括妊娠相关、生殖系统局部病变、内分泌紊乱及全身性疾病等方面。妊娠相关原因有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生殖系统局部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内分泌紊乱主要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全身性疾病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
一、妊娠相关原因
1.先兆流产:多见于妊娠早期,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等可引发。胚胎与子宫壁连接不牢固,导致阴道少量出血,常伴有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在年轻孕妇中较为常见,若孕妇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会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
2.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居多,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常因输卵管炎症等原因致输卵管通畅性受阻引起。患者多有停经史,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还可伴有下腹部剧烈疼痛,若发生输卵管破裂,会出现大量腹腔内出血,危及生命,在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中高发。
3.胎盘因素
胎盘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多见于多次流产、剖宫产等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孕妇。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其典型症状,随着孕周增加,出血可能反复发生,高龄孕妇及有宫腔操作史的孕妇发生胎盘前置的风险较高。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多与孕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外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少不一,可伴有腹痛,腹痛程度与胎盘早剥的类型有关,轻型胎盘早剥以阴道出血为主,重型胎盘早剥可出现持续性腹痛、腰酸、腰背痛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生殖系统局部病变原因
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引起子宫收缩不良,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多见于30-50岁女性,长期高脂肪饮食、未育、晚育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2.宫颈病变
宫颈炎:宫颈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引起炎症。急性宫颈炎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如性交后出血等;慢性宫颈炎也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易患宫颈炎。
宫颈息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质地脆弱,易出现接触性出血,常见于已婚女性,尤其是有慢性宫颈炎病史的女性。
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晚期出血量增多,还可伴有阴道排液等症状,40-60岁女性为高发人群,有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等生活方式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三、内分泌紊乱原因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青春期功血多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绝经过渡期功血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
四、全身性疾病原因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也可表现为阴道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这类患者往往有血常规等血液检查异常表现,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或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的人群易患相关血液系统疾病进而出现阴道出血。
2.肝脏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阴道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易出现出血倾向,包括阴道出血,这类患者多有肝炎病史、长期饮酒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