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平衡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平衡和行走能力;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自理及舒适度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老年患者要加强护理、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要防骨质疏松、给予心理支持,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病,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一、运动症状
1.震颤:晚期帕金森患者的震颤通常更为严重且持续。多表现为手部的静止性震颤,呈“搓丸样”动作,频率一般为46Hz。在晚期,震颤可能会累及到四肢、头部、下颌等部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
2.肌强直:肌肉僵硬在晚期会更加明显,患者会感觉肢体活动阻力增大,运动迟缓。面部肌肉强直可导致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躯干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姿势,如头部前倾、躯干前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等。这种姿势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平衡和行走能力。
3.运动迟缓:晚期患者的运动速度显著减慢,随意运动减少。如从坐位起立、床上翻身等动作变得非常困难,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始行走,步伐变小、变碎,呈现“慌张步态”,且难以立即停止。书写时字体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
4.平衡障碍:晚期帕金森患者的平衡功能严重受损,容易跌倒。由于姿势反射障碍,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转身时也容易失去平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发生骨折等意外伤害的风险,还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影响其生活质量。
二、非运动症状
1.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等。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则是患者在睡眠中出现异常的行为,如拳打脚、喊叫等,可能会导致患者自身或同床者受伤。
2.精神障碍:常见的有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等。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态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可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减退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多种症状,如便秘,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还可能出现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此外,患者还可能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症状。
4.感觉障碍:部分晚期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通常是帕金森病较早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但在晚期可能仍然存在。还可能有肢体的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晚期帕金森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对运动症状导致的跌倒、骨折等意外伤害耐受性更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护理,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去除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如地面防滑、移除障碍物等。同时,老年患者的精神障碍可能更为明显,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药物治疗方面,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不同,可能更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2.女性患者:女性晚期帕金森患者可能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而跌倒又进一步加重了骨折的风险。因此,女性患者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骨骼强度。同时,女性患者在心理方面可能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3.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晚期帕金森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在治疗帕金森病的同时,要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合理调整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抗帕金森病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压、血糖的控制,需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