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的原因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原因有阴道炎症(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湿疹)、化学品刺激(卫生用品过敏、洗剂过度清洁)、不良生活习惯(局部不清洁、穿着不透气衣物);全身原因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B2缺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明原因外阴瘙痒,部分不明原因可能与心理等因素有关。
一、局部原因
1.阴道炎症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是常见导致外阴瘙痒的原因。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等人群中更易发生,因为这些情况会改变阴道内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性传播是其重要传播途径。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外阴轻度瘙痒或烧灼感,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与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等因素有关。
2.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病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性交痛及外阴烧灼感,病变晚期可出现外阴萎缩,小阴唇变小、甚至消失,阴道口狭窄等。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以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为主的外阴皮肤病,可能与局部潮湿、搔抓和摩擦等慢性刺激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患者多难耐受,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等,长期搔抓和摩擦可导致外阴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等改变。
外阴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感,局部皮肤红肿、丘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外阴皮肤增厚、粗糙、皲裂、苔藓样变等。
3.化学品刺激
卫生用品过敏: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引起外阴过敏反应,导致外阴瘙痒,一般在接触后较短时间内出现症状。
洗剂过度清洁:频繁使用碱性较强的外阴洗剂清洗外阴,会破坏外阴皮肤的酸碱平衡和正常菌群,导致外阴皮肤干燥、瘙痒,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外阴皮肤本身较薄嫩,更容易受到影响。
4.不良生活习惯
局部不清洁: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汗液、经血、阴道分泌物等长期刺激外阴,容易引起瘙痒,尤其是月经期间,若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症状会更明显。
穿着不透气衣物: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利于细菌滋生,从而引起外阴瘙痒,尤其在夏季或运动后,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二、全身原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阴道分泌物中含糖量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从而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同时可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长期高血糖还会影响神经末梢,导致外阴瘙痒感觉异常。
2.黄疸
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也包括外阴瘙痒,同时可伴有皮肤巩膜黄染、腹痛、乏力等症状。
3.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外阴皮肤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瘙痒,同时可能伴有眼部症状如夜盲等。
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口角炎、唇炎、舌炎等,也可引起外阴瘙痒,常伴有皮肤黏膜的其他改变。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瘙痒程度不一,有的较为剧烈,可导致孕妇睡眠不佳、情绪烦躁等,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胎盘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增加,使肝脏对胆酸的代谢发生改变,胆酸淤积于皮肤所致。
5.不明原因外阴瘙痒
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原因难以明确,可能与心理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导致瘙痒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