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弓形虫病早发型多因孕期3个月内母体急性感染致胎儿易流产、死胎,存活者有严重神经系统等症状;晚发型多在妊娠后期感染,出生时无症状,后渐现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获得性弓形虫病常见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还可有多器官受累,如眼部致视网膜脉络膜炎、中枢神经系统致脑炎等、呼吸系统致肺炎、心血管系统致心肌炎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先天性弓形虫病症状
(一)早发型
多由母体在孕期急性感染弓形虫,病原体经胎盘传播给胎儿。通常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胎儿感染率较低,但一旦感染,病情多较严重。可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即使胎儿存活,出生后可能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积水、小脑畸形、颅内钙化等,还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皮疹等表现。早产儿、低体重儿较多见,这类患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和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弓形虫感染的严重影响,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
(二)晚发型
多在妊娠后期感染,胎儿感染率较高,但病情相对轻。出生时可无明显症状,数周、数月后逐渐出现症状,常见的有视网膜脉络膜炎、精神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比如在儿童期可能表现为学习困难、运动协调能力差等,这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弓形虫的持续影响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受到影响后恢复相对困难。
二、获得性弓形虫病症状
(一)淋巴结肿大
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腋下、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淋巴结一般呈中等大小,质地中等,可有轻度压痛,一般不化脓。病程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不同年龄人群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活跃,可能对感染的反应更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能更为突出,且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可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者可持续发热。发热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发热一般相对较轻,持续时间较短;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时,发热可能更为持续且程度较重。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发热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因发热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这种乏力感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在感染后乏力的表现可能因基础体能状况不同而有差异,比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能在感染后乏力感相对更明显,恢复也可能相对较慢。
3.肌肉疼痛:可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四肢肌肉较为常见。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影响肢体活动。肌肉疼痛可能与弓形虫在肌肉组织中寄生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肌肉疼痛的部位和程度,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活动情况等进行判断。
(三)多器官受累症状
1.眼部:可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炎,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表现。如果累及眼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视力影响程度不同,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眼部感染弓形虫可能对其视力发育造成更严重的长期影响,需要尽早进行眼部检查和干预。
2.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对较少,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脑炎、脑膜炎等,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差异较大,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弓形虫后,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运动功能等,需要特别关注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3.呼吸系统:少数患者可出现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受累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呼吸系统相对娇嫩,感染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较严重的表现。
4.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肌炎等,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受累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预后和表现也有差异,比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弓形虫感染后可能加重病情。